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人物专题】用智慧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 ——访农工党北理工支部主委、生命学院教授 屈锋

发布日期: 2019-11-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美极了的笔墨,蕴含着奇妙的化学现象。北理工有这样一位女教授,她结缘化学研究,正如美丽的化学反应一样,充满了美丽的邂逅。数十年教学生涯,她甘为学生奉献寓教于春风细雨,滋润幼苗成栋梁。她就是献身教育、润物无声、心中有爱的农工党北理工支部主委、生命学院屈锋教授

 

热爱化学专业,钟情科研事业

在80年代初,数理化专业很受重视。但相比较于数理,屈锋谈及她更喜欢化学。所以从大学本科开始,她选择在西南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就读,开启了化学之路。本科毕业至今的34年里,她一路从高校教师到科研院研究人员,再回到高校当教师,从未离开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更未曾离开过化学。在谈起对教师这份工作的感悟时,屈锋教授深感满足,“我很喜欢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不但能够教书育人,启发思考,更可以为青年人答疑解惑。作为研究生导师,还能与年轻学生一起从事科研工作。对于这份工作,我一直充满热情。”

数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经历,有很多值得回忆的艰辛和喜悦。对于屈锋教授来说,最值得纪念的是结缘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及应用研究。从一开始的擦肩而过到后来的专注研究,其间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1991年我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攻读硕士,那时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出现了10年,而商用仪器的出现也有3年了。最初,我的硕士导师牟世芬研究员打算安排我做毛细管电泳的应用研究课题,后因仪器未到位而搁浅,转而从事了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1994年至1997年我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从事的是电分析化学研究,虽然与电泳都带字,但研究原理和技术完全不同。1998年到2000年间,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主要从事的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生物分析应用。直到2001年回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工作,进入林金明教授课题组,时隔10年之后,终于真正走进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世界,见到了Beckman公司的P/ACEMDQ毛细管电泳仪,由此开始了我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解之缘。”2004年屈锋教授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后,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围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医药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展开,真正实现与毛细管电泳技术跨越10年的相知。

屈锋教授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工作四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发表毛细管电泳相关的科研和教学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1年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二等奖,并出版译著《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核酸适配体手册》《核酸适配体筛选进展系列综述》;此外,屈锋教授还担任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色谱学会理事、 Electrophoresis》《色谱》编委、《毛细管电泳技术年度回顾》 专栏撰稿人。

 

传道受业解惑师德师风同行

(右四为屈锋教授)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屈锋教授采取“因材施教、适切发展”的原则。她要求学生在课题研究方向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计划有序,每周进行课题组讨论,每学期提交学期总结。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科研工作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回复学生,帮助解决科研和工作中的困惑。屈锋教授在谈及多年教学相长和为人师表的感悟时,她表示师生相处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充分尊重、换位思考,替学生的发展考虑,多讨论多商量。她坦言自己与学生亦师亦友,更是科研工作中不懈奋斗的合作者。

“心中有爱,言中有情”。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中,她多次表达过自己的志向和对课题组学生的期望,她希望发挥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领域进行毛细管电泳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沿性探索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推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她勉励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直面困难和挑战,调整心态,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她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坚定信念、担当大任,做理想远大的新时代奋斗者;勤学善思、砺能笃行,做本领过硬的新时代建设者;修身立德、风正行远,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自觉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壮丽的人生篇章。

 

勇担农工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委员,屈锋教授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作为北理工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全身心投入教学教书育人;作为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色谱学会理事,她开拓进取、孜孜以求。但无论拥有几重身份、承担什么角色,她都积极担负起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不负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2003年,屈锋教授加入农工党;2005年,农工党北理工支部成立;2010年至今,屈锋教授担任农工党北理工支部主委。身为农工党北理工支部第一责任人,屈锋教授肩负着党派的政治使命,肩负着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北京市委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支部成员的重托,肩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农工护农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一丝不苟、面面俱到的做好本职工作与农工党支部工作。她积极引导和鼓励支部成员建言献策,向学校传播农工正能量、向社会传播北理工正能量。屈锋教授谈及,要努力把农工党北理工支部建设成为一个思想坚定、组织完善、履职尽责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贡献北理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