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党派工作】九三科普志愿行—走进中科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

发布日期: 2019-05-24
编辑: 朱菊娥

 

   2018年5月19日,九三学社海淀区委青工委与九三学社北京理工大学支社联合举办“九三科普志愿行”第一期活动。社海淀青工委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年度青年活动项目,其中“九三科普志愿行” 旨在通过与北京市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普文化活动协作融合,走进社区及乡村进行科普文化交流活动,激发九三学社全体社员及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与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兴趣。

   2018年5月19日-20日,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的百余个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富国强民”。“公众科学日”始于2005年5月,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科普品牌活动,深受公众的欢迎。中科院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采取网络预约报名的方式组织大众参加,在此期间以完全公益的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趣味科学实验展示活动,并提供与专家院士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机会。九三学社海淀区青工委以此为契机,与中科院中关村园区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取得联系,组织社员以团体形式参加这两个研究机构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鼓励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社海淀区委青工委主任刘涛,副主任赵海燕与部分区青工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支社社员及社员家属20余人共同体验了此次科普志愿活动。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为参加科学公众日的家长和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和“热声发电”、“蓝色时钟”、“奔跑吧·炫彩小水滴”、“低温超导”、“神奇的淀粉”、“指纹探案”等充满神奇科学现象的科普互动小实验。志愿者们耐心细致的演示和讲解使大家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以下精选部分活动感想。

 

1.蒋赫桐

理化技术研究所是活动的第一站。这里有好多不同的实验楼,像一个大大的校园,贴在地上的脚印引导着参观者一路来到了展示大厅。围绕大厅摆了一圈各种各样的实验台,每个前面都围着一群好奇的参观者,包括好多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各种精彩的展示和有趣的科普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饿印象,每一处展台都令我流连忘返。公众科学日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不少科学知识,还了解到许多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又被忽略的科学应用。我希望以后能多多参与这样的科普活动,我更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做科学研究,也用我的发明创造来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

 

2.赵君怡

5月19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中国科学院公众开放日。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液氮做冰淇淋和液态金属。液态金属表面摸起来感觉有一层膜,但内部就跟液体一样了,研究生姐姐还给我们演示了用注射器的针头快速打出来大量闪闪发光的液态金属小颗粒,非常震撼。如果这种活动能够自己动手来操作就更好了。

 

3.刘宇轩

5月19日,我参加了“九三科普志愿行”活动,走进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公众科学日,通过科普报告及实验等方式走进科学。展览大厅合理地布置了各种实验展示台,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其中不乏成群结队的小学生。虽然理化、纳米等专业名词对于他们来说略显深奥,但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好奇和热情,足以让我对我国将来的科技水平迅速腾飞进而引领全世界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理化知识,在享受科学实验带给我乐趣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可以把很多实验原理通过课堂上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并理解,进而讲解传达给别人。这次的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魅力和科学普及的意义。

 

4. 张家维

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中科院开放日活动。这是第一次参加由九三组织的志愿活动,周五晚看了微信群的活动预告,满怀期待地进入梦乡。上午8点10分我们全家抵达集合地点。活动第一站是理化技术研究所。四层报告厅座无虚席,我们聆听了安振国副研究员叔叔讲座,了解到许多微球知识,尤其是那些生动形象难得一见的图片让我激动不已,或许十年后的我也在探索微球技术吧。随后我和爸爸妈妈在一层观看了固体浮力材料和新型液态金属展台。第二站是国家纳米研究中心。一层大厅人头攒动,大小朋友们津津有味观看各种展览和实验。我们随九三队伍到二层听了两场报告,分别是《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和《假如在纳米世界生活三天》。科技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迅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既感到时间紧张又深知需要做好每一天。安振国叔叔说“未来的中国不是崛起而是东山再起”,那么,我们中学生就要“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天天向上!

 

 

(审核: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