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人物专题】民盟盟员、法学院教师刘国福 逐渐开拓出一片移民法领域的新天地

发布日期: 2019-04-24

【人物专题】民盟盟员、法学院教师刘国福 逐渐开拓出一片移民法领域的新天地

编辑: 党委统战部 朱菊娥

  

   我校法学院教师、民盟北京市委法工委副主任、民盟海淀区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海淀区政协特邀信息员刘国福于近期被海淀区政协聘任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专家组成员,被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办挂职,获得了民盟海淀区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特等奖。海淀区政协邀请一批专家学者于2013年4月成立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专家组,2014年4月进行了增选。专家组是提升海淀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部门决策水平的重要渠道,对海淀区政协社情名义信息工作发展起到重要的咨询和参谋作用。
   近年来,刘国福除高质量完成教学、指导研究生、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工作外,参与国际移民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立法,在国际移民领域建言献策,开展移民法学科和队伍建设,研究移民法领域主要问题,传播移民法知识,助推中国移民法走向世界,呼吁各界理解和重视移民法事业,得到了有关党、政府、人大和政协的机关、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国际组织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开拓出一片移民法领域的新天地。

                                          一、参与国际移民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立法
   刘国福参与国际移民领域的决策和立法,主持和参与了一些立法和政策制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对话、座谈和讲座,担任了一些重要的社会兼职,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国际移民治理实践。除被聘为海淀区政协专家组成员外,还被聘为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河南省国安厅咨询专家、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研究员等,是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唯一的法律专业咨询专家。他主持了技术移民法立法、难民临时安置与遣返立法、涉侨法律法规体系、外籍华人出入境(国际移民)政策、侨务政策、在华国际难民临时安置与遣返政策、中国非法移民回国政策等立法和政策专项。参与论证了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国籍法、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就业指导目录等移民领域的法律和政策。刘国福曾基本上作为唯一的移民法学者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的“境内外国人服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专家)座谈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的“人才交流与技术移民政策国际研讨会”,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口岸通关移民管理与服务国际研讨会”、“海内外高端人才及专家学者座谈会”,外交部的“第22次中欧司法研讨会(人权对话)”、国务院侨办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侨务论坛,国家外专局的“第二届国际人才问题圆桌会议”、“第三届国际人才问题圆桌会议”等几十次对话、座谈和讲座,并发言、主持或讲座。

                                         二、在国际移民领域建言献策
   刘老师建言献策,近20篇独立撰写的调研报告被国家和省部级单位采用,取得良好的政策和法律应用效应。全国政协采用了他提交“关于完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章的意见和建议”和“关于审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相关法律及《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的建议”等调研报告。中央统战部采用了他提交的“关于修改《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的建议”等调研报告。国务院侨办采用了他提交的“扩大居民身份证发放范围,便利华侨进行社会活动”、“尽快完善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制度”等调研报告。国家外专局采用了他提交的“关于审查《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法律及建议”等调研报告。北京市委统战部采用了他提交的“关于调整技术移民政策的建议”等调研报告。民盟北京市委采用了他提交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评析”等调研报告。海淀区委统战部采用了他提交的“关于审查有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法律的建议”等调研报告。他还代表民盟海淀区委在海淀区政协议政会作“加强驻区外国人服务和管理,提高海淀区国际化水平”发言。

                                      三、开展移民法学科和队伍建设
   刘老师开展移民法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使移民法逐渐走入相关政府部门和学界的视野。他召集和组织了第一届至第五届移民法论坛,这是国内仅有的移民法研讨会,每次都有来自不同学科和不同政府部门的约百人参会,凝聚和带出了一批有志于移民法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引起了与国际移民有关的政府部门的重视,他们常常派官员全程参加。他发起成立了北京国际法学会国际移民法专业委员会,这是国内唯一的移民法学术团体,并被推举为常务副主任。目前,正在与有关政府部门洽谈在北京理工大学设立移民法方面的研究基地。他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报告成果鉴定工作认真专家,担任《浙江大学学报》、《外交评论》、《华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居出入境管理法、移民法、出入境管理领域第一或者前列。

                                      四、研究移民法领域主要问题
   刘老师初步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移民法领域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共主持了近20项部级和国际组织的科研项目,课题总经费约100多万元人民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技术移民立法与引进海外人才”,实现了我国该基金项目移民法领域的零的突破。国务院侨办的“外籍华人出入境(国际移民)政策研究”等重点课题和 “涉侨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等委托课题,民政部的“难民临时安置与遣返实施细则”等委托课题,国家外专局的“技术移民法立法研究”等立法专项和软课题,以及联合国难民署的“难民法律制度研究”等委托课题,国际移民组织的“中国移民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之广州实地调研”等委托课题。通过主持这些科研项目,论证了我国国际移民领域的问题和理论,产生了一批研究报告,为中国移民法治的建设和完善作了一些理论和知识储备。刘老师除获得国务院侨办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国内奖项外,还获得了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科研奖,是我校人文社科领域难得的德国洪堡学者。

                                       五、传播移民法知识
   刘老师近年来在国内外共出版近20本移民法方面的学术著作,总计500多万字,向国内外传播移民法知识。英国Ashgate、荷兰Kluwer Law International、荷兰的Martinus Noijhoff等世界著名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Chinese Immigration Law、the Right to Leave and Return and Chinese Migration Law等英文专著。法律出版社等国内重要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侨情变化与侨务政策》、《侨务法律制度研究》、《技术移民法律制度研究》、《移民法:出入境权研究》等中文专著。刘老师还主编了《出入境管理法与国际移民》、《技术移民法立法与引进海外人才》、《移民法理论与实践》等中文著作。他还与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共同主编了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实现了国际移民领域蓝皮书的零的突破和发展。他还主编了《移民法国际文件与案例选编》等教材和教辅性质的著作。

                                       六、助推中国移民法走向世界
    刘老师与移民法方面的国际组织、国际学术届合作,助推中国移民法走向世界。2013年9月,国际移民领域最重要国际组织——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威廉•斯温先生在外交部人员陪同下慕名专程访问我校,与校领导会谈、为全校师生做国际移民报告和召开中国移民法专家座谈会,这是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访问我国高校。访问我校后发来亲笔感谢信,赞扬在移民法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另一移民法领域最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主任共同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访谈,分析难民法。应邀主持了国际移民组织的“拘留、返回和重新入境政策研究”等委托课题和联合国难民署的“中国难民法律制度研究”等委托课题。被聘为国际移民组织驻华联络处顾问。与国际移民组织、公安部一道赴广东省调研,这是我国公安部和国际移民组织首次联合调研。多次作为唯一移民法学者在国际移民组织安排的“支持中国新《出境入境管理法》”、“协助在华外国人及在海外华人返回”等公安部及省级出入境管理官员培训班上做讲座。他还担任SSCI期刊international Migration的审稿人,担任印度侨民和跨国主义国际研究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GRFDT)委员和丛书编委会委员等国际学术职务。

                                         七、呼吁各界理解、关注和支持移民法事业
    刘老师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社会和社会各界理解、关注和支持移民法事业。除被相关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聘为咨询专家或顾问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4月以“技术移民立法:谨慎起步 期待完善”为题,配发照片,详细报道了他参与技术移民法立法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14年6月、2013年12月、2013年9月、2013年8月、2013年7月、2013年6月、2013年5月、2012年12月、2012年11月、2012年6月、2012年2月、2011年12月、2011年5月近20次就移民法的有关问题访谈了刘老师。另外,新华社、China Daily、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论坛、小康、环球时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均曾多次就移民法访谈刘老师。

    人员国际流动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和趋势,国际移民占总人口和占世界人口比例都在稳步缓慢上升,技术移民在移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难民和难民署关注人群不断增长。中国无论是主动延揽世界优秀人才、技能人员和劳工,还是被动接受非常规移民、关注人群和难民,都已经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想,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中国的改革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必将进一步促进人员国际流动,中国面临的国际移民问题会越来越多、越复杂,中国对移民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和越迫切。中国移民法事业刚刚起步,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