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2018两会专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人才供给侧改革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进行超前布局

发布日期: 2019-05-27

编辑: 朱菊娥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3月4日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在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并且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人才供给侧的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3月4日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在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并且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人才供给侧的改革。

 

赵长禄说,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距离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还有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做,还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长远布局。我们在建设制造强国中提出加强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制造业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发展的趋势,学校按专业设计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同时人才培养所追求的单纯学术评价模式也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赵长禄表示,人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应用目标为导向,进行超前布局。首先要明确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其次要强化产教结合,和企业一起分析对人才的需求,共同策划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发力参与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要在国家层面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各部门协同发力,实现超前布局。

 

针对人才需求,赵长禄说,现在的人才需求要看产业发展到哪一步,以通信业来看,我们经过了3G追赶、4G同步的阶段,5G要实现引领,以前许多产业发展强调引进国际人才,现在有些方向我们国家实现了国际领跑,这需要我们超前谋划,这样的产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光靠引进已经不行了,要有自信用自己的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未来需求的人才。

 

针对产教结合,赵长禄说,一是应该大力鼓励高校和企业成立联合的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功能于一体的合作平台,比如联合研究院、联合研究生院,开展科技创新,同时做适应性人才培养;二是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要改革,和企业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要以专业硕士、工程博士为主。

 

针对部门间协同发力,赵长禄表示,从政策角度看人才的资源供给也需要改革,如研究生名额。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针对这样的建设,建议教育部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有别于按目前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以项目和计划的方式专项给予名额,名额放到产教结合的联合研究院中,由大学来实施,突破原来的学科专业,实现跨学科专业培养适应性人才。

 

赵长禄说,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德国,其人才培养和高校的用人机制非常独特,有别于国际上通行的大学学术体系。例如,德国工科大学提为正教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强化这个要求的结果是,大学教授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知道企业的需求,将企业需求、技术创新、工程能力融入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赵长禄说,德国制造业的进步不仅仅是一个计划,而是通过实施一个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多年积累形成的结果。

 

他建议,企业要强化人才战略,其人才战略放在企业主责和主业中去考虑,可以与高校一起共同谋划人才培养的机制,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人才。

 

《中国电子报》

 

(审核:段丽萍)